《十四五》·答题卡
发布时间:2025-10-23 11:38
央视新闻: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明确提出,完善卫生体系,每千人培养(助理)医生数达到3.2人,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年。这套关键指标关系到医疗资源的提供和人民健康的质量。实际完成情况如何?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 2024年底数据显示,我国每千人拥有主治医师(助理)医师数增至3.61人,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9岁,均提前达标。其中,人均预期寿命不仅超过“增加一年”的要求,而且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五年。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与医疗系统的发展密不可分。在医疗体系建设中,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物理人数每千人中拥有助理医师数,这代表了医疗服务的能力。我国每千人医师(助理)医师数量从2020年的2.9人增加到2024年的3.61人。一方面,我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紧密县域社区,让各大医疗机构有能力、有资源为居民提供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疗服务。同时,我们热衷于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为人民群众带来健康守门人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国还建立了13类27个国家级医疗中心和125个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。河南的心脏病患者可以在当地区域医疗中心进行手术康复,宁夏的危重患者可以在家门口得到北京的专家会诊。累计超过24万个旧城区落户全国范围内的情况已得到恢复。健康是幸福的基础,温暖的家承载着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。 “十四五”交出了一份心动成绩单:全国超过24万个城镇旧住区改造,惠及超过4000万户家庭、超过1.1亿人口。不仅超出了规划目标,还有效提高了亿万居民的生活质量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分院院长 范思斌:2019年,老旧住区超过30万个,涉及7000万户以上,实际涉及数亿人的生计。数量大是一回事。因中国国情不同,又称恢复昔日聚居地。广东和东北、上海和西方可能还是有区别的。如何平衡这个,强调因地制宜、因城施策。数字的背后,是亿万家庭的期盼,也是民生面临的现实挑战。在不少城市老旧小区,爬楼梯难、管道聚集、空间狭小是居民生活中的“难题”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在“走廊革命”、“革命革命”、“管理革命”期间,各地对老旧社区进行了全面的“实物剖析”和“手术”。面对全国数十万个老旧小区,没有统一的改造模板,每一个方案都要根据居民的需求来制定。其背后是许多难以啃碎的“硬骨头”。改造的资金从哪里来?居民如何统一意见?后续管理如何才能长期有效?范思斌 城市更新分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:从过去单纯的政府一揽子到群众要主动改变,共同创造、共同建设、共同管理、共同分享。钱从哪里来?现在还提倡政府补贴一点,市场筹集一点,居民自己出一点钱。正是这一系列的务实努力,让我们不仅提前超额完成了“十四五”规划的目标,也让千千万万的老旧社区重获新生。我国基础教育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。随着“十四五”规划蓝图的发展,教育作为民生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推进。 2024年,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%,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定在92%,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.8%。三项关键指标均提前实现预期目标。我国初等教育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。优异成绩的背后,是一场举国之战。面对城乡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,国家启动“创建优质均衡义务教育”、“信任帮扶县”等专项行动。通过“集团办学”等模式,将优质学校的师资和管理经验转移到薄弱学校,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,让更多的孩子在家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。在硬件和政策投入支持的基础上,我们还利用科技的力量,为MGA提供股权股权之翼,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。改善民生促进幸福 《十四五规划纲要》提出了七项民生指标,占20个关键指标的三分之一以上,为历届五年规划中最高。五年来,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、社会保障体系、医疗卫生体系。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总体同步,城乡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。五年来,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921万人,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;居民收入总体上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。 2024年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314元,比2020年增加9125元;社会保障网络不断做大做强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.72亿人,参保率上升至95%以上;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.27亿人,跨省区医疗直接结算惠及5.6亿人。从“饭碗”到“钱袋”,从安全到增收,这些跳动的数字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幸福生活图画,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